美國企業(yè)集團GE的研發(fā)部門GE Research已經成功地在高達900°C的溫度下測試了一種新型3D打印熱交換器原型。與馬里蘭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一起設計的GE Research的次規(guī)模熱調節(jié)裝置具有獨特的葡萄狀幾何形狀,使其具有極端的耐熱和耐壓性能。現在已經通過了初步試驗,其溫度超過了目前最先進的設備的能力,超過了200°C,通用電氣研究公司表示,其原型可以在能源部門找到應用,"在現有和下一代發(fā)電廠和噴氣發(fā)動機平臺上實現更清潔、更有效的發(fā)電"。
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宣布計劃在其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主要工廠使用粘合劑噴射 3D打印制造組件,據報道,這將成為第一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 3D打印技術的汽車制造商。該公司擴大了與 3D打印機 OEM 惠普的合作伙伴關系,并與工業(yè)制造公司西門子建立了軟件合作伙伴關系,將該技術引入其沃爾夫斯堡工廠,旨在降低成本并提高其制造過程的生產力。
增材制造提供了傳統制造技術無法提供的設計自由,但可實現的壁厚有限。由于成本原因,典型的熱交換器由鋁制成。盡管銅會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它具有更高的導熱性。本期,通過EOS的案例來領略3D 打印提高銅金屬熱交換器性能。
美國的新研究表明,降低金屬 3D打印部件殘余應力的成熟方法可能不如增材制造部門認為的那么有效。島狀掃描——一種常見的激光掃描策略——通常被制造商用來減輕通過激光粉末床融合 (PBF) 3D 打印的金屬部件。該方法涉及將構建的層劃分為較小的子部分,通常為正方形,以減少零件在 3D 打印時的收縮。該團隊由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其他機構的科學家組成,他們發(fā)現島掃描方法實際上增加了某些類似橋梁幾何形狀的殘余應力。
幾十年來,山特維克一直在引領雙相不銹鋼材料的發(fā)展——不斷推出新的雙相和超級雙相材料,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是山特維克 DNA 中無可爭議的一部分。山特維克的超級雙相不銹鋼已成功用于高腐蝕性環(huán)境,例如暴露在海水中的海上能源部門,以及要求苛刻的化學加工。迄今為止,超級雙相鋼主要用于無縫管材、板材和棒材。不過雙相不銹鋼的3D打印是充滿挑戰(zhàn)的,通過近兩個世紀的材料專業(yè)知識和增材制造價值鏈中行業(yè)領先的專有技術,山特維克是第一個向市場提供3D打印超級雙相不銹鋼組件的公司,而且3D打印的組件不僅符合而且優(yōu)于幾個傳統制造的同類產品的標準。
在不到 60 天的時間內制造出零件減少 100 倍的火箭,3D打印火箭企業(yè)RELATIVITY SPACE 作為一家擁有重要技術和商業(yè)動力的領先私營航天公司,E輪籌集 6.5 億美元用于擴大火箭生產,該公司最新一輪融資有助于促進其完全可重復使用、完全 3D 打印的火箭 Terran R 的生產,并支持長期發(fā)展。
大多數制造商永遠不會夢想從熔模鑄造零件轉向增材制造制造的零件,尤其是如果他們已經為鑄模付費的話。然而,這正是 GE航空對來自陸地/海洋渦輪機的四個引氣部件所做的工作。GE航空和 GE增材制造之間的合作證明,金屬增材制造可以在價格上與傳統鑄件一較高下。事實上,工程團隊預計其四個 3D 打印部件將削減其成本的 35%。這足以證明永遠淘汰那些舊鑄模是合理的。